[我觀察 我學習] 情緒來時不貼上標籤與之共處, 看看會有甚麼發生也或許不發生
疫情是現在每天被隨著的議題,生活、心情無一不受其影響,因為重視衛生習慣與消毒,和家人間的摩擦也頻頻發生。然而這些事情,在今天讓我學到寶貴的一課--- 情緒來時不貼上標籤與之共處, 看看會有甚麼發生也或許不發生。
前幾天,與家人因衛生習慣的差異而產生不愉快,隔了幾天後,與其他家人溝通此次事件的過程中,我升起了很強烈的怒氣、感受到不被理解與支持。以往當我有憤怒時,我會去壓抑憤怒,讓自己不爆走、不情緒化,然而這次我選擇讓情緒流動,我習慣影像化我自身的狀態,所以腦中出現怒氣的情緒是我正很生氣、怒吼、摔東西,我就這樣靜靜的看著腦中的影像,沒有批評、沒有標籤、沒有隻字片語,只是看著這一切的發生,最後影像中的我累了趴在地上、但笑了也釋放了,升起一股喜悅與釋然。
之前在某篇文章看過一段話,"當你有情緒時,是過去小時候某個階段的你,在成長的過程中,未能妥善的表達自己的情緒",每一次的怒氣、每一次的壓抑、每一次的忽視都再再傷害了我、也讓現實中的我在生活中一次次的被勾起、一次次的上演相似的情境。
情緒就像是把鑰匙帶著我走向自己,一步又一步~這次我選擇不忽視、不壓抑、不標籤,讓"我"盡情的做我想做的、想表達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